巴黎驾驶经验

早就听说巴黎开车恐怖,以前来巴黎因为还没有考驾照所以也没太留意。上周一亲自体验了一把,对于我这种在非常守规矩的奥地利拿照的新司机来说,真是有在重庆开车的感觉。

这次租到的是一辆已经超过2万公里的雪铁龙C8手动柴油版。不得不说比去湖区那辆全新的福特Galaxy自动挡开着舒服很多。可能一是那辆新车没有磨合,二是从未开过自动的我对于速度控制始终感觉不如手动。带父母法国游的自驾部分行程原本是按照尽量避免在巴黎开车而设计的。周六早上机场取车直奔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卢瓦河谷中心地带看城堡,周日继续在卢瓦河一带看城堡,晚上回到离巴黎较近的凡尔赛,周一参观凡尔赛宫,开到巴黎住处,加油还车。结果出现两个本来可以考虑到但是疏忽了的情况。一是周日晚上才发现凡尔赛周一不开门,只有把周一的行程改成在巴黎市内的卢浮宫,周三再坐火车到凡尔赛。二是他们从巴黎就直接回国了,7座车装不了6个人加他们所有的行李,只有把大件行李存在机场,周一把人送到巴黎公寓以后再去机场取回来。于是周一就在巴黎市内和周边开了这么几条路线:上午凡尔赛进城到卢浮宫,晚高峰从卢浮宫到十四区的公寓,晚高峰从公寓出城到机场,机场回公寓,找加油,还车。这一天总开车时间大约4小时,里程不过100公里出头,已经觉得水平又长进了不少。

第一天从戴高乐经巴黎外环出城就对这里开车的习惯尤其是和奥地利的区别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大部分的车高速变道是不利索的。奥地利是先观察前后安全距离有了再打转弯灯,打灯的同时再看一眼后视镜和侧后死角,然后马上就要做变道动作,整个变道过程基本上在转弯灯闪完3下就完成了。如果你比较犹豫,或者后车距离有些不够,后面的车一般会让出位置甚至闪远光灯告诉你可以并进来。法国的高速这样就不行了,闪灯的不一定要并,不闪的不一定不并。转弯灯只是表示我想并了,不是表示我马上要做。第一天发生几次开到大车边上大车突然开始打灯。也有右道的车在我前方闪一会灯我让了位置跑半分钟人家又不闪灯了,等我超了过去突然钻到我背后。巴黎周边的高速车很多,并道要想找到书本上一样安全的机会基本没可能,而且就算打灯也没人理你,必须变道的时候,只有学本地人一样,先到线上骑着开一点,后车退了就挤进去,这个信号比转弯灯有效。还有一点不舒服的是高速路上很少有人走右道,大部分人就在中道开,中道和右道速度差别很小,有时甚至右道快,导致很难超大车,所以后来车多的时候我也就在中道开了。

高速还好一点,基本人家是什么意思很快弄懂也就照着开了,到了市内那才是一片混乱。摩托车经常在左边突然出现,自行车经常在右边乱晃,行人不一定认红绿灯,车也不守规矩。右道左转左道右转很常见,不知道怎么转在两个道中间晃的也有,整个大环境和重庆差不多。另外一点是红绿灯数量惊人,有些路段大概每两三辆车的长度就是一个红绿灯。很多路口进路口一个红绿灯,出路口还有一个红绿灯,有几次进主路的时候遇到还真的差点没反应过来。维也纳转弯出路口就只需要让通过绿灯的行人。

卢浮宫出来到我们住的公寓坐地铁大概20分钟,结果晚高峰6点多开过去开了50分钟,其中包括在堵车的状态下和多车道的车转入单车道小路,然后又一步一步挤入主路等等只在重庆见过的动作。要是离前车有超过一米的距离或者侧面有一点空间,多半就会有行人,自行车或者摩托车钻进来。要是有两米就不知道哪里会来一辆车往里挤了。还有右道如果是公交车道也很麻烦。维也纳一般会有灯控制让公交车先走,巴黎就没有这种设计,有次右转进单车道小路,前有过马路的行人自己走自己的路,右边有公交车朝我冲过来,我只有瞄着行人刚刚走过的那个空间慢慢挤进去,右边来的公交车也就稍微往左打了一下从我后面绕过去,没有被按喇叭,似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巴黎的转盘更是神奇,转盘是多车道的,却没有车道线,进了转盘以后大家一阵乱冲出去。过了无数次都非常不知所措,只能尽量靠右走。还车以后第二天走到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才知道凯旋门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转盘,数了一下有12个出口,顿时又后悔没有在有车的时候从香街开上去到凯旋门转一圈,那感觉应该是很牛x的。

关于停车,巴黎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车费用很多时候给我感觉是惩罚性的。去以前没有做太多功课因为没有准备在巴黎停车,结果由于前面提到的两处计划更改,周一在两个地方付出了高昂的停车费。第一是卢浮宫地下停车场,停车费用5欧一小时,逛了一天,掏了40欧的停车费。咨询了一些导游朋友,这个是那附近唯一靠谱的选择。第二是戴高乐机场,把人都送到以后晚上8点从14区开往机场取行李。由于路上堵车,对机场不熟悉,加上要在存包处9点半关门以前取行李,直接把车停在了二号候机楼门口的收费上下人停车区。戴高乐二号楼其实非常庞大,从2A到2F等于是分别的航站楼。我们取行李来回在航站楼里面走路走了大约50分钟。到离开缴费的时候才发现,10分钟免费,之后0.5欧一分钟,停车费花了21.5欧。如果计划好一些,停在存行李位置附近的长时停车区,半小时5欧,1小时9欧。

还车前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加油。这事在维也纳我从没有想太多,因为还车的地方附近一般都有24小时无人加油站。机场回来已经11点多,还车的地方离住处开车几分钟,已经没有需要赶时间的大事,路上车也少了,轻轻松松开出去,开始看着gps找加油,结果过了好几个gps上的加油站什么都没看到,没有门,没有油价表。开始着急。终于在一条车不多的路边找到一个gps上的加油站,原来只是路边一台加油机。没有灯,机器没有工作,油枪有锁。而且这辆车的油箱还在左边。跟着gps又转了一阵,就没找到一个可以加油的地方。后来老婆下车问了附近一家餐馆的人,运气不错居然碰到会说英语的,告诉我们沿着某条路开5分钟就有了。我们照着那人说的还真找到了一个在工作的加油站。有人值守,先问我加多少,我说不知道加满要多少,于是要押银行卡才给开机器加油,各种不舒服。开到24小时还车的地方也是有人值守的。值班的人不会说英语,先是想让我们把gps留在车里。尼玛那是我们自己的gps为毛要留给你啊,比划了好久才明白。然后也不多说话让我们拿着钥匙在停车场跟着走,穿过一道偏僻的小门,出停车场,走下一小段楼梯,各种胆战心惊,要是这会他的同伙来把我们抢了估计是没啥办法的。结果扔钥匙的抽屉就在楼梯右边,要是没人值守根本不可能找到。出来半夜1点多,步行回住处,还好是比较安全的区域。巴黎奖励了我们一个铁塔夜景。

总结一下新手第一次在巴黎开车,虽有以上说的种种体验,还是安全的带着父母老婆去了想去的地方,办了该办的事。二线城市来的人,到了一线城市各种吃惊也是正常的。老婆全程紧张的在副驾座位上帮我看路,都忘了拍一张车内看出去的街景。最后想起来学车时教练说的真理:
只要你保证安全,就能享受到驾驶的乐趣。

四年前,决赛后的那篇博客

这两天事情太多,没有写什么。德国队输球之后,也没有多少写的兴趣。今天赛前临时决定把每场10欧陶冶情操的原则坚持到底。事实证明原则是很重要的。5欧西班牙2:0胜,娱乐性质,纯粹是为了避免1:0和0:0的低赔率。另5欧西班牙补时胜,赔率11,是我赢的第二注,也在最后时刻让我翻了本。总结赌球成果,初始充值50欧,现在账户余额85欧。利润率70{840e912940eb4b79c4d4e6ee8975fa558e4980526d4eeeae973264fe817bfadc},完成了保本争赢的既定目标。在赚小钱的同时,还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先把无关世界局势的个人赌球经验总结一下。1,Again,原则很重要。德国一场买了平时的两倍,20欧,不符合原则,输了。其中10欧是赔率5以下的,不符合原则。5欧klose最佳射手,也是赔率5以下,不符合原则(3,4名决赛他都没上场)。2,不受自己的好恶影响很重要。我不讨厌西班牙,但是德国和西班牙的比赛让我买西班牙胜实在违心得很,以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不买。打阿根廷那场我确实是有信心的,这种情况可以照买。3,不受前面输赢的影响。本来就是个娱乐仓,玩的时候还想着账户余额,有失身份。今天买之前已经在亏损状态,但是出手就赢了。

说点正经的。西班牙夺冠是实至名归的结果。上一篇写德国和西班牙那场,写着写着我也觉得西班牙的赢面大。最后说到冠军的心,其实自己都有些动摇。近两年西班牙展现出来的场上控制力,技术先进性,球队整体感,球星作用,还有最重要的强大的心理素质,都让这个冠军很有说服力。西班牙赢球1:0多,但是他们的1:0是很有观赏性的,和意大利有本质区别。以流畅的中场传接球控制为代表的巴萨打法被西班牙国家队很好的采用,当然这和大量召入巴萨球员不无关系。今天赛前看克鲁伊夫的评论:”Spain,
a replica of Barca, is the best publicity for
football.”,点出了西班牙和巴萨对于世界足球的影响。西班牙代表了当今足坛最先进的打法和最高的技战术水平。西班牙夺冠,沉重的打击了从国米夺得欧冠到本届世界杯初期阶段重现苗头的密集防守的趋势。在永无休止的form与function的争论中,今天西班牙给出了这个时代的完美答案。

关于决赛,这场球本身的质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双方创造出来的机会之多,不亚于一场高水平的联赛。荷兰发挥非常出色,以破坏性的方式控制住了中场,打乱了西班牙惯有的节奏,让小白和xavi都难以流畅出球。在肮脏的防守上,荷兰表现得一如既往的突出。这一点必须要表扬一下今天的裁判,他对于本场比赛的控制极其优秀。除了de jong飞揣alonso那球轻判,基本没有明显误判。黄牌数多,但是这符合场上形势。大多数的牌都给得恰到好处,阻止了更严重犯规的发生,又保持了两支球队的完整性和比赛的连续性,没有让06年荷兰对葡萄牙的经典在世界杯决赛重演。最后小白的进球两次向他传球都不在越位位置,无可争议。Robben浪费两次单刀,不能怪别人。别的前锋本来就是来打酱油的,不能指望。我实在不能认同施耐德踢球的方式,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进球含金量也偏低。他如果成为先生,只能是唯成绩论的结果。从球员的整体年龄和年轻球员的能力来看,可以预见这是荷兰足球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一个高点。下次再进世界杯决赛,不知会是多少届以后了。西班牙今天表现并不好,尤其是中后卫,从开场就有明显失误。罗本两次单刀,都是中后卫的问题。圣卡西确实是大赛型,这场决赛首功应该是他。西班牙的中场就怕凶猛逼抢的打法,今天再次验证。在荷兰队终于显出疲态的时候,加上Bosque的换人,中场终于开始正常运转。navas换下难以和其他球员形成默契的Pedro,在右边给荷兰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小法送出了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关键的一次助攻。他的上场是战术调整,加强进攻,刚开始捎显得独,但最终效果明显。另外,他换下的Alonso全场在攻守两方面全面的表现也无可挑剔。最后饱受争议的Torres在左路的尝试最终造成了小白的进球。在荷兰传统的边路强项上,今天西班牙全面压制了荷兰,反倒是中路落了下风。在被人围追堵截了将近120分钟之后,小白终于抓住了荷兰防线的一点破绽,展现出了他先生级球员的风采。跑位停球射门,精准算计,从容完成。

无论阴谋论如何盛行,这场比赛符合FIFA的精神,也符合大多数球迷的心愿。

关于德国,且看4年之后。德国确实是支年轻得恐怖的球队。输给西班牙,经验,体能,战术等方面的原因都有,但是我觉得心气很重要。如我写过的,冠军必须有一颗冠军的心,德国的小将们还没有为世界杯冠军准备好。在连续两场大胜后,除了小猪,别的中场球员兴奋度都不够。加上技术的劣势,对手防守的强大,那只所向披靡的青年军被打得找不到北。这场比赛对他们没有坏处,最终的结果也符合实力。时候没到就是时候没到,经验不够就是经验不够。包括Lw也是,他应该这两年都在琢磨如何击败西班牙,但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有人批评那场球德国保守,其实不保守并不见得就能赢。4年之后,现在的德国队要退役的重要球员只有Klose,和已不再重要的Ballack。24岁的守门员,24岁的中后卫,26岁的队长,25岁的核心,以及一批天赋超越前辈的20岁出头的新星,Müller,Kroos,Khedira…他们得到季军之后笑了,他们应该高兴。他们在一起奋斗,站到了绝大多数同龄球员难以想像的高峰,他们还会在一起成长,一起享受更高的荣誉。这样一代球员的出现本来就是值得庆祝的事情。4年之后的德国队,依然年轻,但是会有成熟的战术,充足的经验,优秀的技术,强壮的身体帮助他们在巴西击败巴西。

现在马上早上4点,今天晚上还要飞柏林。睡了,34岁的时候我会回来看这篇的。

宜家Kallax改造房间分割式电视柜

世界杯明天开幕,加(tao)班(ban)一天完成电视柜项目。

因为新房结构的关系,需要弄一个房间分割式的电视柜。真正开始找了以后,才发现根本没有满足需求的成品。首先是大小要合适,太宽太高显得房间拥挤。市场上的成品大多非常庞大,甚至需要在房顶固定,可能是因为这种电视柜面向的客户都有超大的客厅。我们客厅不大,但是我们就是需要!大约1.5米宽的就很合适,就是没有。第二,电视柜背面要可看,大多数立式的电视柜都是按照背对墙来设计的,如果摆在房间中间,背面都不能看。矮电视柜倒是很多两面可看的,但是电视机的背面没有遮挡。第三是要稳定,如果是立式电视柜,要求从侧面固定就能稳定,如果是矮电视柜,电视机也不能就这样摆在房间中间,谁都可以从后面推倒。这是有娃的朋友提供的建议,不然人家就不能带娃来玩了。但是对于我们日常使用来说,也需要有一种稳定的感觉,也就是电视机后面要有个稳定的背景。最后,价格要可以承受,市面上的成品,除了大小不合适以外,一般800欧往上,我家单件家具都没有超过500欧的……

这个电视柜的方案我们考虑了大概半年,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过,最后还是看到宜家的新Kallax系列
(Expedit的后继版本)才突然来了灵感。基本的想法是用4×4和1×4两个搁架组合,4×4在后分割房间,遮挡电视机背面,
为电视机提供背景,同时又保证视线通透。1×4在前作为电视柜,放电视和所有设备。两件是同一系列,风格一致,宽度都是1.47米,放在一起非常和谐。只需要想像一下就知道这是完全符合我们需求的方案。

Kallax 4×4

Kallax 1×4,可以横过来摆在地上

基本的想法有了之后还需要处理一下细节。最大的问题是Kallax本身不是电视柜,没有背后走线的空间。自然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中间的隔板后部和上层面板中间都挖出线槽。

需要改造的部件,标记了挖孔的方位

方形的孔可以用现成的手锯挖,但是这样操作对手上技术要求比较高,否则挖出来的槽可能大小不一或者边缘不整齐。我选择了直接上圆锯。

只需要描好点,注意挖孔的地方不要破坏本来家具设计好的连接结构,打个圆心的小孔,就可以用圆锯一下切出需要的线槽。

手钻打出圆心

工作台是运货的架子,正好把板子放在上面脚踩住

中间隔板和侧面我都切的大半个圆,这样线比较好从后面摆上去,上层切的整圆,美观一些。

刚切好的样子,圆锯切起来好爽!!

这里比较失误的一点是,圆锯直径我选择了墙面插座和开关标准的68mm,
挖完了才发现,标准的桌面线孔只有60和80mm的……我挖的68mm孔没法直接用写字台上常见的那种盖子。还好68mm的孔可以用墙面上常见的线盒盖遮挡,剪掉一边将就用,反正也没人没事去看电视后面。

孔切好以后,用砂纸打磨,然后用电工白胶带包上,改造部分就算完成了。

最后把各块板子装回原位完工。

本来我还计划两件连接加固。在4×4在侧面墙上固定以后,觉得足够稳定,
1×4摆在前面就好了。4×4侧面固定作为房间分割也是宜家说明书里面推荐的一种用法,于是省掉连接的步骤。

正面。请自动忽略杂乱的电线,那会留到另一个项目去解决。

完工后的侧面

最终花费,两件Kallax,4×4的100欧,1×4的40欧,圆锯9欧,钻头固定件14欧(可用于各种尺寸的圆锯)。实际工作时间大约3-4小时,改造了1×4
Kallax这件40欧的家具达到我们最初的目标。